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

2009-08-21新進魚隻

Campylomormyrus elephas 雙管象鼻 x 18 (人工小魚) *
Corydoras sp. cf. CW025 類似黑旗芝麻鼠(=黑鰭芝麻鼠) x 6
Corydoras sp. cf. ornatus (=C133) 女王二線鼠 x 4
Corydoras sp. cf. similis 新紫蘿蘭鼠 x 2
Corydoras oiapoquensis 奧柏根鼠 x 2
Corydoras condiscipulus 康帝斯鼠 x 2
Corydoras sp. cf. C01 紅頭皇冠豹鼠 x 1
Aspidoras lakoi 愛瑪斑點鼠 x 5
Pareutropius debauwi 二線非洲玻璃貓 x 6 (不是過去進口的非洲玻璃貓 Pareutropius buffei, 見此說明)
Chaca chaca 查卡推土機 x 2 *
Bunocephalus amaurus 隱斑鳩貓# x 6
Neolebias trilineatus 三線短筆燈 x 6
Heterocharax macrolepis 雙帶水晶玻璃燈 x 5
Hemigrammus sp. "Blanca" 布蘭卡燈 x 2 (至今不知這是啥碗糕) *
Hyphessobrycon heliacus 凱蒂燈 x 11 (見此處說明) *
Moenkhausia sp. 藍眼可卡燈 (=黃金可卡燈) x 2 (人工繁殖魚) *
Pseudomugil signifer 甜心燕子 x 10 *

今日主題是 -- 東南亞真的好厲害, 什麼都生得出來. 弱電魚的繁殖通常被認為比較困難, 因為牠們是以放電活動溝通的物種, 而水的導電度, 放養的密度, 細小的仔魚, 都是繁殖上的瓶頸. 不過厲害的繁殖場就是有辦法做得到啊. 目前已被人工繁殖的弱電魚大致有尼羅河魔鬼, 小海豚, 玻璃飛刀, 黑魔鬼(包含其人工變種), 以及今天買的雙管象鼻. 只能說太神奇啦. 不過我對人工繁殖魚的看法是這個樣子, 有些人工繁殖魚大概只有在人工繁殖開始初期的時候有很好的品質, 一旦有了廣大的市場需求之後, 魚的品質就會大幅下降, 健康狀況也不佳. 典型的例子就是虎斑恐龍. 記得至少是2006年左右在台北水街看到的虎斑恐龍幼魚, 通常具有很深的斑紋, 體長體高比例良好, 既大又完整的外鰓. 但是近兩年來所看到的虎斑恐龍幼魚的品質就非常差, 花紋不見了, 頭大身體小, 明明就是脊椎骨發育有問題還被某些人很開心地說是"短身"個體, 青蛙眼(眼部突出, 然後頭顱變短), 外鰓通常不是被咬掉, 就是發育不良. 印象中我們早期所飼養的虎斑恐龍幼魚的完整漂亮外鰓在30-35cm的個體仍維持. 至於那些東南亞的"沒有斑節的斑節恐龍"就更不用說了. 台灣還有誰養著早期進口的野生斑節恐龍呢?

至於疑似"CW025"的鼠魚是個有趣的種類(見康帝斯鼠上面那個圖), 乍看好像bicolor, 好像melanistius, 好像這個那個, 但其實什麼都不是. 雖然目前看起來最像CW025, 但在吻型與體色上仍然有所差別. 根據aquafin的說法, 可能的產地是Rio Negro. 此魚的日文名是コリドラス クレラ, 但是根據另一個日本網頁Fuji3A Project的說法, 此魚產地是Carrera, 然後給個日文名叫コリドラス メラニスチウス カレラ産(レア種), 也就是"Corydoras melanistius Carrera", 還特別說是"稀種". 此魚並不是真正的melanistius, 背鰭硬棘上的黑色條紋延深到背鰭頂部.

這次進口的Bunocephalus amaurus被盤商與零售商誤稱為"美國推土機或岩石斑鳩貓", 其實什麼都不是, 牠既不是一般的斑鳩貓(Bunocephalus coracoideus), 當然也不是岩石斑鳩貓(Amaralia hypsiura or Bunocephalus verrucosus), 而是與APT當時在2009年3月進口的斑鳩貓同一種. 胸鰭與身體的比例出奇地大, 令人想到座頭鯨.

魚隻來源: 台族水族 *, 石頭水族 & APT, 魚中魚 (台中大里)#
圖片連結: Dr. Pez, オオツカ熱帯魚, rva, 雷魚圖鑑, Das Salmlernetz, planetcatfish (photo credit: Amiidae), 曾偉杰先生(Pirate Tseng)